文:黃理威(東吳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研究生、中華經濟研究院東協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漢朝以來,歐亞各大文明便往來於中亞絲路。
連所謂的「一般人」都不太有意願前來諮商,更何況是這些從沒有接觸過相關資訊的「甘苦人」。這裡要和大家建立一個小觀念:想自殺是連續的過程,讓想死的人心情平復和處理心理困擾其實是不同層次的。
,category_key:health,category_name:健康,type_key:review,type_name:評論,channel_key:[],channel_name:[]}} 新聞截圖 或許你也對為何現況如此,卻沒有足夠的心理衛生資源介入產生類似的困惑: 諮商好貴,似乎讓「窮人」沒有生病甚至是決定活下來的權利。兩者責任不盡相同,以這個架構來說,光有人24小時待命就對自殺防治有很大的幫助了(就像健保藥)。算了啦、沒用啦、我不值得⋯⋯ 另一個層面則是就算來諮商,身處的環境沒有變化,案主改變空間也會很有限。最後感謝提出這個疑惑的友人,讓我們繼續關注心理衛生議題。也因此,諮商看起來「很貴」的問題點不是收費太高,而是心理諮商沒有健保──只能自費所以看起來很貴。
,category_key:health,category_name:健康,type_key:review,type_name:評論,channel_key:[],channel_name:[]}}。也因此,最深層的原因還是社會系統、社會階層 (教育、生活方式、因應挫折的習慣模式)與環境等因素,自殺常常只是這些因素的延伸/表現,而這些因子很多時候會減低他們求助的能力和意願。所以,頗多發展中國家一再於國際談判場合中表示,已開發國家應負起全球暖化的「歷史責任」,且有義務提供發展中國家援助或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幫忙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
根據PA第4條第2項之規定,各締約方應制定與通報所擬實現之NDCs。同時,要以具體的國內減緩措施來實現NDCs。這個成就絕對是KP遠不能及的,而如此快速獲得國際社會支持的情況也讓PA給世人一種映象,就是它是一個比KP更好的暖化治理制度,同時也似乎反映出國際社會有因應氣候變遷的決心。從這兩國提供的統計數據來看,它們對於全球溫室氣體排量削減的貢獻非常不顯著(無關重要),但卻是氣候變遷下脆弱度非常高的國家。
」 由此可知,PA生效後對於沒有履行自己NDCs的國家並無權利加以處罰,充其量只能依據第16條第4項,由作為PA締約方會議的「UNFCCC締約方會議」定期對各個國家執行減排的情況進行審核,並在授權範圍內作出促進PA有效執行之必要決定總括來說,這本書古今兼備,不囿於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的門戶之見,清晰簡要地論述了西方政治哲學裏最重要的人物、著作和理論,而且寫得饒有趣味,肯定是值得推薦的政治哲學導論。
這本書的結構是順歷史時序介紹主要的政治哲學家和經典,所以可以當作一本政治哲學簡史來看,但作者著重的是哲學理念,而不是歷史發展。(p.3)書中論述的哲學家包括那些大多數政治哲學導論都會介紹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盧騷、康德、米爾、馬克思、羅爾斯。書中所述幾乎沒有甚麼不是我本來就認識的,但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因為Oksala的文筆簡潔有力,而且對所論述的哲學家、哲學問題和理論往往抓著最核心、最關鍵之處,以極其精煉的方式表達出來,經常有一語(或兩三語)中的之妙。Oksala說得好:What Senecas example shows, however, is that if we are unable to think of slavery as a political problem, then we have no hope of even beginning to act for its abolition.(p.2)對,政治問題,我們先要理解為政治問題(而不只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教育問題、道德問題),才有望能開始著手解決。
書幾天後到手,果然是小書,正文130頁,小開本,一個下午便看完了。我未見過有人談論這本書,寫這篇文章,多少是出於不忍見滄海遺珠的心態。由於作者有女性主義哲學(feminist philosophy)背景,書中有一章先講萼蘭(Hannah Arendt),然後講女性主義。回到家裏,記起幾年前讀過的一本簡介傅柯的小書How to Read Foucault,作者是Johanna Oksala,書的內容已忘掉八九,沒忘的是當時讀後的印象甚好。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網誌。話說那天跟研究歐陸哲學的同事聊天,談起傅柯(Michel Foucault),頗有興味。
塞內卡將「應該怎樣對待奴隸?」視為個人道德的問題,而不視為政治問題。最後一章是展望,探討global democracy的可能性,也是值得深思的大題目。
有趣的是,Oksala用了一整章講馬基雅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卻只撥出半章不到給羅爾斯,作為盧騷社會契約論的後續討論。然後上網搜尋Oksala有沒有其他論述傅柯的書,結果找到兩本(Foucault on Freedom和Foucault, Politics, and Violence),但同時見到 Oksala著有一本政治哲學導論Political Philosophy: All That Matters,是McGraw-Hill出版社All That Matters系列的其中一本。然而,奴隸制度的存廢不只是道德問題,還是政治問題。最佳例子莫如她用以下這句概括康德的政治哲學:Being law-abiding, obeying ones own rational mind and being wholly free amount to the same thing.(p.72)這就是功力,顯出作者對康德的哲學有深入的了解。這些歐陸哲學部份寫得跟書的其他部份同樣清楚,而且在內容上是融貫的。很明顯,政治在歷史的脈絡中發生,經常隨時代而有極大的變化。
我們今天如何思考政治,乃直接受以往發生的事件所模塑,而我們在理解政治時運用的概念、想法和論證,都必然是承傳而來的。由於作者有歐陸哲學背景,書中介紹了傅柯對政治權力的看法、阿多諾(Theodor Adorno)與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對啟蒙精神(enlightenment)的批判、以及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的「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理論。
為甚麼會這樣?是塞內卡的思想有矛盾嗎?Oksala的解釋是:這不是思想上有矛盾,而是在於如何看待一個問題的性質。跟天體物理學或數學不同,政治哲學沒有超越時間的普遍定律。
這本小書,不是有人推薦,沒看過書評,作者也非大名鼎鼎,純粹是意外發現這本小書,不是有人推薦,沒看過書評,作者也非大名鼎鼎,純粹是意外發現。
最佳例子莫如她用以下這句概括康德的政治哲學:Being law-abiding, obeying ones own rational mind and being wholly free amount to the same thing.(p.72)這就是功力,顯出作者對康德的哲學有深入的了解。有趣的是,Oksala用了一整章講馬基雅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卻只撥出半章不到給羅爾斯,作為盧騷社會契約論的後續討論。然而,奴隸制度的存廢不只是道德問題,還是政治問題。(p.3)書中論述的哲學家包括那些大多數政治哲學導論都會介紹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盧騷、康德、米爾、馬克思、羅爾斯。
最後一章是展望,探討global democracy的可能性,也是值得深思的大題目。我們今天如何思考政治,乃直接受以往發生的事件所模塑,而我們在理解政治時運用的概念、想法和論證,都必然是承傳而來的。
然後上網搜尋Oksala有沒有其他論述傅柯的書,結果找到兩本(Foucault on Freedom和Foucault, Politics, and Violence),但同時見到 Oksala著有一本政治哲學導論Political Philosophy: All That Matters,是McGraw-Hill出版社All That Matters系列的其中一本。回到家裏,記起幾年前讀過的一本簡介傅柯的小書How to Read Foucault,作者是Johanna Oksala,書的內容已忘掉八九,沒忘的是當時讀後的印象甚好。
這本書的結構是順歷史時序介紹主要的政治哲學家和經典,所以可以當作一本政治哲學簡史來看,但作者著重的是哲學理念,而不是歷史發展。為甚麼會這樣?是塞內卡的思想有矛盾嗎?Oksala的解釋是:這不是思想上有矛盾,而是在於如何看待一個問題的性質。
由於作者有歐陸哲學背景,書中介紹了傅柯對政治權力的看法、阿多諾(Theodor Adorno)與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對啟蒙精神(enlightenment)的批判、以及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的「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理論。很明顯,政治在歷史的脈絡中發生,經常隨時代而有極大的變化。Oksala說得好:What Senecas example shows, however, is that if we are unable to think of slavery as a political problem, then we have no hope of even beginning to act for its abolition.(p.2)對,政治問題,我們先要理解為政治問題(而不只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教育問題、道德問題),才有望能開始著手解決。書幾天後到手,果然是小書,正文130頁,小開本,一個下午便看完了。
總括來說,這本書古今兼備,不囿於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的門戶之見,清晰簡要地論述了西方政治哲學裏最重要的人物、著作和理論,而且寫得饒有趣味,肯定是值得推薦的政治哲學導論。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網誌。
這些歐陸哲學部份寫得跟書的其他部份同樣清楚,而且在內容上是融貫的。跟天體物理學或數學不同,政治哲學沒有超越時間的普遍定律。
書中所述幾乎沒有甚麼不是我本來就認識的,但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因為Oksala的文筆簡潔有力,而且對所論述的哲學家、哲學問題和理論往往抓著最核心、最關鍵之處,以極其精煉的方式表達出來,經常有一語(或兩三語)中的之妙。我未見過有人談論這本書,寫這篇文章,多少是出於不忍見滄海遺珠的心態。